2014年反腐趋势展望:一把手限权 大老虎必打

2014年01月02日15:08  廉政瞭望

  中央纪委通报的尺度

  ——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剖析

  文_本刊记者   徐浩程

  高尔夫球在发展成另一种饭局时被警醒。

  2013年12月17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用公款打高尔夫球被中央纪委通报。

  “饭局在官场承担着某些功能,现在饭局少了,这些功能就需要找新的载体,比如打高尔夫。”安徽省一地级市官员张刚告诉廉政瞭望,他认为打球上通报不冤,更何况还有很多细节未知。

  这是中央纪委今年通报的第四批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之一。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共查处该类案例2.1万余起,处理2.5万余人,但中央纪委一共只通报了32起,可以称得上是千里挑一。

  背后细节令人咋舌

  既然千里挑一,当然得有一定的标准。

  “通报是一种手段,首先考虑的是震慑力,要在案例与现实习惯认识中形成张力、形成反差,在思想上敲警钟。”湖南省纪委一名官员告诉记者。

  他戏称,琼中县财政局局长公款宴请私人被通报处理后,很多官员可能有“一头撞上墙”的感觉。

  也有如打高尔夫案例,通报需要点出新情况、新问题。

  2013年中秋节前,中粮肉食公司以“试吃”为名行送礼之实,就是在“八项规定”之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新情况。

  社会影响大,回应关切也是选择标准之一。

  32个案例中,有18个此前因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中央纪委第一批通报的6个案例几乎全部如此。

  比如被通报的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强。因为“一顿晚餐洋酒七八万”、“仅红酒就喝了12瓶”,被称为“洋酒哥”;又因为后来辩解说其中6个是空瓶,用来“学习红酒知识”,被称为“学酒哥”。舆论、社会影响之大,让珠海公务员聚餐面前不敢摆酒杯。

  花费近2万元公款购置高档酒的江苏镇江新区环保局局长戴群,在被中央纪委通报之前,已经被江苏省纪委通报,称“此事经网络曝光后,戴群在接受采访时,隐瞒事实真相,致使网络舆情恶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还有的案例本身性质比较恶劣。

  在中央纪委通报中,吉林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诚谦违纪的内容不超过100字,称其“会议期间违规饮酒、收送礼品”,但背后的细节却让人咋舌。

  张诚谦8月在延边农商行主持召开吉林农信社党建工作现场会,在喝酒之余,观看延边农商行女子仪仗队队列表演。据称该仪仗队步伐统一、口号嘹亮、动作标准,是军事化管理的成果。

  “由于细节被隐去,很多案例才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给人‘有点背’的感觉。如果深究,很少有冤枉的”。上述官员告诉记者。

  没有一例楼堂馆所违规

  什么问题最容易被中央纪委通报?

  32起典型案例中,有12起是公款大吃大喝,超过三分之一。其次是 “其他”(中央纪委在统计违反“八项规定”问题时的一个分类)问题,占了10起,包括公款打高尔夫球、办比赛、发月饼、参加娱乐活动、发补贴等。

  截至目前,楼堂馆所违规问题尚没有一起被通报。

  公款吃喝是几十年、近百个文件“管不住的一张嘴”,是“四风”问题以及众多官场潜规则滋生的土壤,中央纪委着力整治这方面的问题,显然具有“伐木立信”之威。

  放大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纪委通报的典型问题,情况就有所不同。

  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收集了全国省级纪委通报的271个案例,楼堂馆所违规问题仍然最少,只有1例。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约法三章”的第一条就是“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此类违规问题的出现。

  公款大吃大喝问题在各省市自治区纪委通报中只有19起,仅比楼堂馆所违规问题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央与地方认识的不同。越到基层,对公款吃喝问题的界定越模糊,很少有明确的区分。”一名不愿具名的专家称。

  各省市区纪委通报问题中,“其他”项最多,有110起。这里面主要包括赌博、上班玩游戏、吃拿卡要、违规发放过节费等风纪问题。

  也有个人素质问题。2013年7月,安徽五河县东刘集镇副镇长工作日午间饮酒后,与理发店老板发生争执。随后,其儿子带领一群社会青年到理发店实施打砸,致使店内物品严重损坏。

  “其他”之外,违规用车问题最多,有65起。这其中近一半同时存在交通事故。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九龙乡乡长酒驾,造成一人死亡,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撤职处分。

  链接:“中央纪委大通报”

  “八项规定”剑指作风建设,这是中国历届领导班子重视且反复强调的问题。这一点,不仅在2013年4次通报中体现明显,历年中央纪委通报中也有迹可循。

  不完全统计,1980年至2013年见诸媒体报道的中央纪委通报共123次。123次通报中有23次与工作作风有关,占19%。其中包括,借大办婚丧事宜收受礼金、组团出境考察违纪及违规搭建房屋等方面问题。

  其中1995年,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的第三年,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反腐斗争浪潮。

  这一年,针对官场出现的公车腐败、公款吃喝、虚报政绩等现象,中央纪委连续发出14份通报,被称为“中央纪委大通报”。

  在工作作风有关的通报中,对象不仅包括基层干部,甚至包括部级领导干部。

  1980年10月17日,时任商业部长王磊在北京丰泽园饭庄吃喝,不照单费用,“一顿客饭交的钱还不够买一碗汤”。此事经一名叫“陈爱武”的人举报且调查确定后,被中央纪委通报。

  在此次通报中,中央提出了“关系户”问题,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歪风邪气,不仅浪费公家资金,破坏国家正常的制度,而且还会助长敲诈之风,腐蚀很多干部。

  针对官员腐败问题做出的通报,在123次通报中最多,共49次,占40%。

  2013年1月19日,中央纪委就通报称薄熙来、刘志军等案已移交司法机关。

  实际上,在1990年6月,中央纪委发出关于铁道部原副部长罗云光等干部被开除党籍的通报之前,鲜有部级干部被通报。但此后,部级官员因违纪被通报的现象趋增。

  当然,中央纪委的通报,也不仅限于反腐,通报内容还有鼓励实名举报、表扬。

  统计数据显示,123次通报中,有7次是表扬性通报,涉及某个典型单位或者个人。

  经中央纪委通报后,其效果立竿见影。2006年11月,以时任安徽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为首,打着公务考察的幌子,10名该院工作人员集体公款赴欧洲旅游。

  2007年8月,中央纪委通报对此进行了批评,并指安徽省检察院“弄虚作假,对抗组织调查”。中央纪委通报后,安徽省检察院立即召开会议,“要求安徽省检察队伍引以为戒,深刻反思,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2013反腐倡廉,可以用“重锤出击、制度钢化、成效卓著、民心提振”四句话来概括。不过,初战虽然告捷,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

  2014年反腐趋势展望

  文_包心鉴

  “习李新政”一年来,从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果断措施和反腐倡廉斗争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中,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坚定了人们的信念。

  不过,初战虽然告捷,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复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钢化,尤其是如何从制度层面加强权力运作的制约和监督,使制度规范和约束常态化、长效化。

  2014反腐倡廉趋势,应该会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手”限权

  反腐倡廉,重在制度。2013年反腐倡廉的最突出成就,莫过于中央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密度和力度。制度建设如此密集,制度约束如此严厉,制度效应如此显著,可以说在党的执政史上是空前的。

  可以肯定地预测,今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力度,并将“制度管权”的重点集聚到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行使权力上来。

  这里面包括严格规定和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消除领导干部有可能恃权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进一步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将进一步深化、细化、钢化,使党风政风逐步进入常态制度化轨道,从而从深层制度上反“四风”。

  “大老虎”必打

  通过去年对高层腐败案件尤其是集团型腐败案件的查处,给人们带来警示:必须清醒认识既得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侵蚀,坚决清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党和国家构成的危险。

  2013年被查处的中石油系统数名高官和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案件虽尚未见底,但可以肯定地说,在庞大的石油系统以至相关领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利益相连、权力相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行为严重悖离了公共权力的本质,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类似中石油系统的情况,其他领域并非没有。

  可以肯定地预测,2014年,以清除大大小小既得利益集团为主要突破口的高层反腐,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所带来的震撼和威胁效果也将会进一步彰显。

  法治上轨道

  长期以来,由于“官本位”制度与观念的深重影响,不少领导干部搞不清究竟是“法大还是党大”、“法大还是权大”,依恃手中权力,为所欲为、贪赃枉法,甚至视法律为儿戏,肆意践踏法律。曾经身居高位、握有重权的薄熙来、刘志军等被法律公开、公正制裁,深刻告诫一切领导干部,必须依法守法、公正执法,绝不可贪赃枉法。

  可以肯定地预见,2014年,这种依法治理官员和依法惩治腐败的效应将会进一步扩展,反腐倡廉将更加进入法治轨道,从而向着“法治中国”的目标大步迈进。

  纪委继续改

  从反腐倡廉艰巨任务和长远目标来说,党的纪检系统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体制保障的步伐还应进一步加大,这必将成为2014年反腐倡廉斗争的一大热点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着眼完善制度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指明了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包括: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建设,使之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巡视制度建设,做到各级巡视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进一步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等等。

  可以肯定地预见,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为反腐倡廉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使我们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走向健全和完善。(作者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政协原副主席因贿选事件被双开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对话郭德纲:我不欺负人 欺负我也不行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中兴战略架构高管调整:力求年轻化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搞怪创意:用西瓜皮烧火锅(图)